济南建设银行网站,应用制作app软件,网站开发用哪些技术,平面设计师的前景和收入1.1 信息安全现状及挑战信息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xff1a;防止任何对数据进行未授权访问的措施#xff0c;或者防止造成信息有意无意泄漏、破坏、 丢失等问题的发生#xff0c;让数据处于远离危险、免于威胁的状态或特性。 网络安全#xff1a;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1.1 信息安全现状及挑战信息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防止任何对数据进行未授权访问的措施或者防止造成信息有意无意泄漏、破坏、 丢失等问题的发生让数据处于远离危险、免于威胁的状态或特性。 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1.2 信息安全脆弱性及常见安全攻击1.2.1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互联网的互联互通特性具有双面性既实现了便捷连接也使得网络边界模糊增加了安全风险即 “INTERNET 的美妙之处在于你和每个人都能互相连接INTERNET 的可怕之处在于每个人都能和你互相连接”。1.2.2 协议栈的脆弱性及常见攻击协议栈存在缺乏数据源验证机制、机密性保障机制、完整性验证机制等脆弱性。常见攻击涵盖各层级链路层有 MAC 洪泛攻击攻击者发送大量不同 MAC 地址填满交换机 MAC 表导致交换机广播 数据以窃取信息 ARP 欺骗黑客冒充目标持续发送 ARP Reply拦截正常通信数据网络层有 ICMP 攻击传输层有 TCP SYN Flood 攻击通过大量发送 SYN 报文形成半连接占用 资源实现拒绝服务应用层有 DNS 欺骗攻击篡改 DNS 数据将用户引向钓鱼网站。1.2.3 操作系统的脆弱性及常见攻击操作系统脆弱性源于人为原因程序编写时留后门、客观原因编程能力与安全技术限制导致不足、硬件原因硬件问题通过软件表现。常见攻击如缓冲区溢出攻击利用程序漏洞写入超长度数据破坏堆栈改变执行流程可导致权限提升或系统破坏其防范需用户打补丁、用防火墙开发人员编写安全代码系统采用缓冲区不可执行技术等。1.2.4 终端的脆弱性及常见攻击勒索病毒恶意程序感染设备加密数据勒索赎金历经五个阶段从锁定设备不加密数据到 RaaS 模式规模化通过钓鱼邮件、蠕虫式传播、恶意软件捆绑等方式感染具有传播入口多、技术隐蔽、产业化发展等特点。挖矿病毒未授权占用 CPU/GPU 等计算资源谋利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特点包括自动建后门、创混淆进程、定期改进程名与 PID 等。特洛伊木马含服务器程序与控制器程序中木马后攻击者可远程控制设备特点为注入正常程序启动、隐藏进程、具备自动恢复功能等危害包括隐私泄露、占用资源。蠕虫病毒自我复制并通过网络传播无需人为干预入侵主机后扫描感染其他设备特点是不依赖宿主、利用漏洞主动攻击危害有拒绝服务、隐私丢失。宏病毒寄存在文档或模板宏中感染文档、传播快、制作周期短、多平台交叉感染危害包括文档无法正常打印、文件路径改变、系统破坏等。流氓软件 / 间谍软件流氓软件未经许可安装具有强制安装、难卸载等特点间谍软件在用户不知情时安装后门收集信息危害包括窃取隐私、影响体验。僵尸网络通过多种手段感染大量主机形成可控制网络特点为分布性、可一对多执行恶意行为危害包括拒绝服务攻击、发送垃圾邮件、挖矿等。1.2.5 其他常见攻击1. 社工攻击原理利用社会工程学通过与他人合法交流影响其心理使其透露机密信息或进行特定操作以实现欺诈、入侵计算机系统等目的。防御手段定期更换各种系统账号密码使用高强度密码等。2. 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风险类型包括无意行为如工作失误、经验不足、体制不健全导致账号共享等和恶意行为如出于政治、经济等目的传播病毒、实施黑客攻击等。防御手段提升安全意识定期对非 IT 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和业务培训设置足够强的授权和信任方式完善最低权限访问模式组织完善和落地管理措施保障安全管理制度实际存在善于利用已有的安全手段对核心资产进行安全保护等。3. 拖库、洗库、撞库原理拖库指黑客入侵站点盗走注册用户资料数据库洗库指将盗取的用户数据通过技术手段和黑色产业链变现撞库指用盗取的数据在其他网站尝试登录因用户习惯使用统一用户名密码。防御手段重要网站 / APP 的密码一定要独立电脑勤打补丁安装一款杀毒软件尽量不使用 IE 浏览器使用正版软件不要在公共场合使用公共无线处理私密信息自己的无线 AP 采用安全加密方式如 WPA2密码设置复杂些电脑习惯锁屏等。4. 跳板攻击原理攻击者不直接从自身系统攻击目标而是先攻破若干中间系统作为 “跳板”再通过跳板完成攻击行动。防御手段安装防火墙控制流量进出系统默认不使用超级管理员用户登录采用普通用户登录并做好权限控制。5. 钓鱼式攻击 / 鱼叉式钓鱼攻击原理钓鱼式攻击通过伪装成信誉卓著的法人媒体从电子通讯中骗取用户名、密码等个人敏感信息鱼叉式钓鱼攻击则针对特定目标实施。防御手段保证网络站点与用户之间的安全传输加强网络站点的认证过程即时清除网钓邮件加强网络站点的监管。6. 水坑攻击原理攻击者先确定特定目标经常访问的网站入侵其中一个或多个网站并植入恶意软件以达到感染目标的目的。防御手段针对已知漏洞应用最新的软件修补程序消除网站感染漏洞用户监控确保所有软件运行最新版本运维人员监控网站和网络若检测到恶意内容及时阻止流量。1.3 信息安全要素信息安全的核心要素包括五个方面保密性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实体或进程即使信息被窃听截取攻击者也无法知晓内容可通过加密技术保障。完整性只有授权者能修改实体或进程且可判别是否被修改通过完整性鉴别机制防篡改。可用性授权实体可获得服务攻击者不能占用资源阻碍授权者工作通过访问控制机制防止业务中断。可控性对信息流向及行为方式进行授权范围内的控制通过授权机制、监视审计机制实现对网络资源及信息的可控。不可否认性为安全问题提供调查依据和手段通过审计、监控、防抵赖等机制实现信息安全的可审查性。
下一代防火墙技术一、防火墙基础定义与核心术语防火墙是位于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或网络不同区域之间的安全系统通过硬件或软件形式依据预设安全策略对网络流量进行控制实现隔离风险、保护内部网络资源的目标。其核心功能是按照访问控制规则决定网络进出行为防止黑客攻击保障网络安全运行。防火墙的核心术语围绕 “安全区域” 展开一台防火墙拥有多个接口每个接口归属唯一的安全区域区域通过安全级别0-100区分级别越高代表安全性要求越高。访问控制规则以访问控制列表ACL和安全级别为主要形式规范不同区域间的流量交互。二、工作层次与发展历程从简单到智能1. 工作层次基于 OSI 模型的粒度控制防火墙的防护能力与工作的 OSI 模型层次密切相关能处理的层次越多流量过滤的粒度越细。其可工作在 OSI 7 层模型中的第 3 层网络层、第 4 层传输层、第 5 层会话层乃至第 7 层应用层通过对不同层次数据的解析与控制实现精准的安全防护。2. 发展历程五代演进适配时代需求防火墙技术的发展伴随网络威胁变化不断升级历经五代演进第一代1990 年前后PC 时代软件防火墙聚焦主机威胁防护第二代2000 年前后网络时代硬件防火墙强调基础访问控制第三代互联网时代ASIC 防火墙以性能提升为核心支持 NAT 等功能第四代2006 年Web2.0 时代统一威胁管理UTM防火墙整合 IPS、AV、SSLVPN 等功能强调深度防护第五代2009 年起云计算时代“云” 防火墙应对僵尸木马、Netflow 异常等混合威胁强调动态防护能力。三、核心技术分类从过滤到智能检测根据工作层面和技术原理防火墙可分为多种类型各有其适用场景与优劣1. 包过滤防火墙3、4 层工作在网络层和传输层通过检查 IP、TCP、UDP 等协议信息实现流量控制类似交换机、路由器的 ACL 规则。优点速度快、性能高可通过硬件实现缺点无状态管理前后报文无关无法处理网络层以上信息不支持应用层攻击防护和连接认证ACL 规则过多时配置复杂。2. 状态检测防火墙3、4、5 层在包过滤基础上增加会话状态跟踪能力通过 “会话表” 记录连接状态初始化、数据传输、终止等依据 TCP 头中的 SYN、ACK 等控制代码判断连接合法性。核心机制会话表包含源 IP、源端口、目的 IP、目的端口、协议号等五元组信息报文匹配会话表则直接转发未匹配则校验规则后创建会话优点知晓连接状态安全性更高缺点无法检测应用层协议内容如 URL 过滤不支持多通道连接如 FTP对 UDP、ICMP 等无状态协议支持有限。3. 应用网关防火墙3、4、5、7 层又称代理防火墙通过软件实现先截取用户连接请求并进行身份认证认证通过后允许流量通过可深度分析应用协议与数据。核心能力支持连接身份认证如上网认证、应用层数据检测如 URL 过滤、关键字管理优点防护粒度深入应用层安全性更强缺点软件处理消耗系统资源仅支持 TCP 应用如 HTTP、Telnet可能需额外客户端软件。4. 其他类型NAT 防火墙3、4 层聚焦网络地址转换隐藏内部网络结构基于主机的防火墙3、4、7 层部署于服务器或个人设备针对性防护终端安全混合 / 硬件专用平台防火墙2、3、4、5、7 层如 PIX、ASA 等整合多层防护能力适配复杂网络环境。四、关键技术补充ALG 与动态通道控制在多通道应用如 FTP、H.323、SIP中控制通道会协商后续数据通道的地址和端口传统防火墙难以识别动态端口。应用层网关ALG技术通过解析应用层协议报文记录协商的地址和端口动态创建数据通道并控制访问确保多通道应用正常通信。同时在 NAT 场景中ALG 可解析应用层载荷中的地址信息并完成转换保障跨网络通信的正确性。五、工作模式灵活适配网络架构防火墙的部署模式需根据网络环境灵活选择主要包括三种1. 路由模式核心特点三层安全区域与三层接口映射支持路由选择、策略路由、NAT 等功能适用场景作为网络出口设备替换原有路由设备需参与网络层路由转发。2. 透明模式核心特点作为二层设备接口无需配置 IP仅需管理 IP通过学习 MAC 地址组建 MAC 表转发数据安全策略与路由模式一致优点加入网络时不改变原有 IP 规划和路由邻居关系支持非 IP 数据、多播 / 广播数据转发适用场景嵌入现有网络环境需在不调整网络架构的前提下增强安全性。3. 混合模式同时支持路由模式和透明模式既有三层安全区域与接口也包含二层安全区域与接口适配复杂异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