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做网站的哪家好,网站建设项目预算表,建立网站服务的公司网站,济南网络品牌推广作者#xff1a;邹溪源#xff0c;长沙资深互联网从业者#xff0c;架构师社区合伙人#xff01;引子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制造业大厂的信息化转型过程中的波折。这家企业拥有超过三万名员工#xff0c;它是某行业的领先品牌#xff0c;但是在信息化程度上却… 作者邹溪源长沙资深互联网从业者架构师社区合伙人引子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制造业大厂的信息化转型过程中的波折。这家企业拥有超过三万名员工它是某行业的领先品牌但是在信息化程度上却非常古老。有许多人说国企的项目都是坑相当一部分项目都是为了骗经费而忽悠人的换一拨管理层基本上就得换一拨项目油水全被领导捞走了。我很遗憾没能经历这些事情。这个项目实打实都是做出来给基层用的项目也确实获得了各方较高的满意度。以中台为政治正确的互联网开发者们会说这个项目从商业层面和技术上来说似乎毫无价值首先它不是互联网产品其次它没什么技术含量什么大数据云计算容器微服务无服务它都不需要这甚至有点像我们身边许多人十年前就做过的项目技术上平淡无奇看起来毫无挑战。显然并非如此每个项目存在都有价值。作为过程中的亲历者我希望通过总结这个项目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引起思考和引发讨论。尤其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像这样信息化转型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或许越来越罕见这样的项目看起来非常独特但也是软件项目中的一个典型对于未来从事行业互联网开发的软件从业人员来说也许能带来一些思考。背景2015年开始制造业企业开始流行起一种新的趋势工业4.0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内则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旨在通过几年努力实现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在上一个台阶。该大型国企作为该某领域的领先品牌其生产的产品远销国内外也是军民融合的典型代表但是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产品本身比较特殊许多关键步骤仍然是采用手工完成无法完全实现自动化替代包括检验管理体系也同样建立在一大堆纸质表单的基础上完成。集团管理层看到了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巨大机遇也想奋斗一波但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康威定律说一个组织的软件架构设计实际上是组织管理形式的体现。在9012年的今天为了维持这样一套以纸质表单为核心的检验管理体系需要维持庞大的管理体系带来了巨大的管理成本对于组织来说本身成为了一种巨大的负担。更何况这种管理形式问题实在是太多了。1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现有组织哪怕是非关键岗位的离职都可能影响一些流程的开展。纸质资料的交接其实跟口口相传没什么区别。2过程资料存储困难为了存储资料更是需要专门安排档案室和档案保管员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需要进行问题追溯时要从档案中检索问题要花许多时间。3一旦发生灾害或事故例如火灾洪灾就意味着过程资料将成为废纸产品的关键过程信息将无法寻觅。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实体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的今天原有管理模式过于臃肿已经无法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行业越来越不景气企业的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负担越来越重每年裁员裁了许多人却没能从管理效能上带来多大的提高因此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其实势在必行。但是如果要实现一步到位直接构建基于工业4.0的智能制造新体系在这个行业都不太现实毕竟许多产品都是属于定制生产、小批次制造部署全套自动化制造生产线成本非常高事实上新生产线也在建设但是一直没有投产老的生产线也得维持好这样才能持续创造价值。做好眼前能做的实现检验管理的信息化无纸化然后再逐步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只有实现了这一小步才有未来的无限可能。立项之前提到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还有一个小背景。企业内部企业的中高层普遍都是八十年代末毕业拥有更高学历的管理层不乏清北的高才生。他们那些大学同学正是这一波大时代的受益者之一有许多同学都借助于企业的腾飞实现了个人价值但是留在这家国企的高管们却看着企业越来越差也想有所作为却感觉一个拳头打在了棉花上他们的压力很大。然而大家都清楚传统国企的体质僵化很多时候看起来两个字所谓“变革”实际上却有点像个美梦而已就拿“信息化”系统建设来说吧信息化对于国企来说并非第一次提起许多国企的老员工乃至管理层其实已经经历了过去十年信息化失败之苦许多信息化系统在领导们的支持下看似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是最终都难逃被抛弃的下场而每个信息化项目的失败都会让好几位负责对应信息管理工作的牵头人背锅并最终从公司离开。在IT从业人员看来或许很简单的信息化建设从来没那么顺顺利利极有可能会由于基层的抗拒最终失败并给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带来职业生涯上的污点。于是在国企把信息化提上议程之后获得了两种不同的声音。很戏剧性的不懂信息化的业务部门是信息化的支持者他们说这个事情一定要搞砸锅卖铁都要上再难也要上。另外一种负责信息化工作的信息中心的负责人对信息化的态度很明显要我支持没问题我可以把网络做好但是要我参与软件的研发过程恕我无能为力。因此最终牵头组织这个过程资料信息化的是平时对这一块需求最大的检验管理部门。在他们的推动下项目正式提上了议程。这是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项目集包括了三个项目分别是面向民用领域单一事业部的A项目面向融合领域的B项目以及面向整个集团全方向的C项目。事实上集团曾经购买过现成的产品但是都没能用起来所以这个项目集最终是以定制开发的形式承包出来。A项目A项目作为最先立项的项目万事开头难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许多人在等着看一出好戏。A项目的负责人W部长今年三十八岁在此之前他一直是从事检验管理出身对产品检验有自己明确的要求他奠定了整个项目的基调。没有设定特别宏大的目标不是做一个通用的大系统就做一个简单实用的系统能够给基层带来方便为管理层带来便利就够了。项目的早期承建单位曾经试图引入新技术和更加友好的用户体验但是w部长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在这样的老国企没必要用新技术一切以满足可用性为目标操作越简单越好。于是最终承建方设计了一个基于cs的数据采集系统和基于bs的管理系统。不仅功能尽可能的简单而且连流程都能省就省尽量让参与者减少学习成本。这个设计简单实用的系统恰好满足了敏捷项目所要达到的构建简单项目、实现快速迭代小步快走的管理目标。驻场开发期间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软件得到了非常充分应用获得了甲方的高度评价。而且如果说早期项目的应用的推进需要靠组织的强势推动到了后期就令人欣慰了由于这个系统无需特别复杂的操作流程就能完成资料的录入提交和汇总基层岗位的工作人员只要会用计算机、简单培训就能迅速上手无形中为项目的快速铺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承建方与甲方的基层人员之间沟通融洽有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处理为项目推进带来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在项目运转正常一年之后主导项目工作的部长调任了新接手的负责人是曾经不太看好这个系统的车间主任他也被基层工作人员带动成为了这个项目的拥趸。B项目借着A项目成功的东风马上启动了B项目。前面提到了B项目是面向融合产业的因此对这个项目的要求也相对而言更高。当这个项目完成立项后B项目建设方的组织架构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更首先是之前推动A项目的集团公司大领导由于工龄届满已经退休而集团的整个管理层都相继发生了变化包括推动项目立项的一位高级工程师也从公司离职意味着项目早期干系人已经完全换了。组织架构调整其实是为了给年轻人机会。调整后B项目负责整个项目的都是87后的年轻人。这群年轻人们相对于A项目的负责人来说对信息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事实上而言A项目建设其实不过是一个类似于协同办公的一个模块他们认为这个项目没什么技术含量甚至有点low。他们经常出去考察学习对用户体验和功能应用都有很多想法他们渴望真正打造一个能够真正打造一个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目标的信息化一体化平台。这些想法再跟现有政策、以及组织架构混合在一起发酵最终变成了一个无比巨大的项目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一个“大泥球”系统。在项目立项之初合同上原始需求其实只有19个条目而且为了让这些内容容易落地前期的推动者甚至尽可能的减少流程的复杂度但是等合同签订后、组织结构调整完新的干系人们在原合同的基础上对范围进行了大幅修改。最终等需求调研落地变成的是一个基本上涵盖了公司大部分审批事项、涉及几十个流程涉及全公司数百人、超过十几个小系统的大项目。为了完成这个项目双方投入了最少20个人超过十人的研发团队驻场开发了超过半年时间也没折腾出几个让甲方满意的东西。建设单位现场条件恶劣、涉及流程复杂、涉及特殊的管理机制要开发的功能点特别多不断的完善不断的修改整个项目研发前前后后折腾了至少一年时间之后才通过直接负责人的认可但是给领导汇报时却根本不可用得推翻重做。项目到今年项目依然没有上线这离合同交付日期已经超过两年了显然可以称之为“失败项目”了。承建方虽然早期意识到了项目风险但是建设方过于强势无法拒绝建设方贪多求快忽略了组织本身的复杂性、低估了软件研发的工作量以及软件实施的难度最终双方都竹篮打水一场空。C项目C项目是在B项目完成了到一半时启动的新项目其目标是将A项目成功的经验推广到全集团。不包括B项目的事业部。C项目的实施异常顺利合同期一年实际上只花了8个月就把项目做完了。总结当我年轻时曾经向其他拥有丰富经验的项目经理请教什么样的项目才是成功项目时他们说“刚刚好”刚刚好满足客户的需求就是一个不错的项目。一个充满智慧的回答。不过“刚刚好”其实很难把握这个度我觉得一定是功能简单、实用即可。在这个故事中那个最简单实用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项目在组织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一开始就打算做成全流程信息化的系统最终却一败涂地。这恰好就像我们经常见到的项目简单纯粹的产品才能最先站稳脚跟、获得不错的用户反响那些一味画饼的PPT项目都是忽悠人几乎没几个成功了。除此之外每一个软件行业从业者越爱钻研技术越容易陷入技术的迷思总以为靠技术能改变世界仿佛一个项目没用上什么新技术就容易就无法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来。然而一个组织的技术体系必须依托组织的实际组织架构而存在。再优秀超前的技术脱离了土壤都是空中楼阁永远没有最优秀的技术能真正为组织带来价值的技术才是最合适的技术。长按订阅更多精彩▼如有收获点个在看诚挚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