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设人力资源网站,主机安装wordpress,网站模板含数据库下载,平面设计师灵感网站4.1 网络层的几个重要概念
4.1.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如果主机#xff08;即端系统#xff09;进程之间需要进行可靠的通信#xff0c;那么就由主机中的运输层负责#xff08;包括差错处理、流量控制等#xff09;。
4.1.2 网络层的两个层面 4.2 网际协议 IP 图4-4 网…4.1 网络层的几个重要概念
4.1.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如果主机即端系统进程之间需要进行可靠的通信那么就由主机中的运输层负责包括差错处理、流量控制等。
4.1.2 网络层的两个层面 4.2 网际协议 IP 图4-4 网际协议 IP 及其配套协议 4.2.1 虚拟互连网络
从一般的概念来讲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根据中间设备所在的层次可以有以下四种不同的中间设备
1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作转发器(repeater)。
2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作网桥或桥接器(bridge)以及交换机(switch)。
3网络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作路由器(router)。
4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中间设备叫作网关(gateway)。用网关连接两个不兼容的系统需要在高层进行协议的转换。
讨论网络互连时都是指用路由器进行网络互连和路由选择。
在互联网的词汇中分组在传送途中的每一次转发都称为一“跳(hop)”。
4.2.2 IP 地址 IP 地址编址方式有 3 种分类、子网划分、无分类。 1. IP 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对主机或路由器来说IP 地址都是 32 位的二进制代码IPv4。
一个 IP 地址在整个互联网范围内是唯一的。
2. 分类的 IP 地址
图4-10 分类的 IP 地址(a)以及各类地址所占的比例(b) 但要注意第一网络号为全 0 的 IP 地址有特殊的用途它表示“本网络”第二网络号为127即01111111保留作为本地软件环回测试(loopback test)本主机的进程之间的通信之用。
这里要指出由于近年来已经广泛使用无分类 IP 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即网络位任意主机位全 0网络主机 IDA 类、B 类和 C 类这种分类地址已成为历史[RFC 1812]。
3. 无分类编制 CIDR
这种编制方法的全名是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 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CIDR 的读音是“sider”)[RFC 4632]其要点有以下三个。
1网络前缀
2地址块
3地址掩码
地址掩码常简称为掩码又称为子网掩码由一连串 1 和接着的一连串 0 组成而 1 的个数就是网络前缀的长度。
把二进制的 IP 地址和地址掩码进行按位 AND 运算即可得出网络地址。
4. IP 地址的特点
4.2.3 IP 地址与 MAC 地址
这里要强调指出以下几点
1在 IP 层抽象的互联网上只能看到 IP 数据报。
2虽然在 IP 数据报首部有源站 IP 地址但路由器只根据目的站的 IP 地址进行转发。
3在局域网的链路层只能看见 MAC 帧。
4尽管互连在一起的网络的 MAC 地址体系各不相同但 IP 层抽象的互联网却屏蔽了下层这些很复杂的细节。只要我们在网络层上讨论问题就能够使用统一的、抽象的 IP 地址研究主机和主机或路由器之间的通信。
4.2.4 地址解析协议 ARP
(a)主机 A 广播发送 ARP 请求分组广播请求
(b)主机 B 向 A 发送 ARP 响应分组单播
图4-18 地址解析协议 ARP 的工作原理 然而 IP 编址把这个复杂问题解决了。连接到互联网的主机只需各自拥有一个 IP 地址它们之前的通信就像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那样简单方便即使必须多次调用 ARP 来找到 MAC 地址但这个过程都是由计算机软件自动进行的对用户来说是看不见的。
4.2.5 IP 数据报的格式
图4-20 IP 数据报的格式 从图4-20 可以看出一个 IP 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首部的前一部分长度是固定的共 20 字节是所有 IP 数据报必须具有的。
下面介绍首部各字段的意义。
1. IP 数据报首部的固定部分中的各字段
1版本
2首部长度
3区分服务
4总长度
总长度指首部和数据之和的长度单位为字节。总长度字段为 16 位因此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 字节。
5标识(identification)
6标志(flag)
占 3 位但目前只有两位有意义。
标志字段中的最低位为 MF(More Fragment)。MF 1即表示后面“还有分片”的数据报。MF 0表示这已是若干数据报片中的最后一个。标志字段中间的一位记为 DF(Dont Fragment)意思是“不能分片”。只有当 DF 0 时才允许分片。
7片偏移
占 13 位。片偏移指出较长的分组在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这就是说除最后一个数据报片外其它每个分片的长度一定是 8 字节64 位的整数倍。
8生存时间
9协议
10首部检验和
11源地址
12目的地址
2. IP 数据报首部的可变部分
4.3 IP 层转发分组的过程
4.3.1 基于终点的转发
分组每到达一个路由器路由器就根据分组中的终点目的地址查到转发表然后就得知下一跳应当到哪一个路由器。
4.3.2 最长前缀匹配
4.3.3 使用二叉线索树查找转发表 4.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
4.4.1 ICMP 报文的种类
4.4.2 ICMP 的应用举例 4.5 IPv6 4.5.1 IPv6 的基本首部
在 RFC 8200 中定义了以下六种扩展首部1逐跳选项2路由选择3分片4鉴别5封装安全有效载荷6目的站选项。
4.5.2 IPv6 的地址
一般来讲一个 IPv6 数据报的目的地址可以是以下三种基本类型地址之一
1单播(unicast) 单播就是传统的点对点通信。
2多播(multicast) 多播是一点对多点的通信数据报发送到一组计算机中的每一个。
3任播(anycast) 这是 IPv6 增加的一种类型。任播的终点是一组计算机但数据报只交付其中的一个通常是按照路由算法得出的距离最近的一个。
4.5.3 从 IPv4 向 IPv6 过渡
4.5.4 ICMPv6 4.6 互联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4.6.1 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
1. 理想的路由算法
路由选择协议的核心就是路由算法即需要何种算法来获得路由表中的各项目。一个理想的路由算法应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BELL86]
1算法必须是正确的和完整的。
2算法在计算上应简单。
3算法应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这就是说要有自适应性。
4算法应具有稳定性。
5算法应是公平的。
6算法应是最佳的。
所谓“最佳”只能是相对于某一种特定要求下得出的较为合理的选择而已。
2. 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
这样互联网就把路由选择协议划分为两大类即
1内部网关协议 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具体的协议有很多种如 RIP 和 OSPF 等。
2外部网关协议 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目前使用的协议是 BGP-4。
4.6.2 内部网关协议 RIP
1. 协议 RIP 的工作原理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内部网关协议 IGP 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协议[RFC 1058]它的中文译名是路由信息协议。RIP 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互联网的标准协议其最大优点就是简单。
RIP 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包含 15 个网络。因此“距离”等于 16 时即相当于不可达。可见 RIP 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
协议 RIP 的特点是
1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2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现在的路由表。
3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例如每隔 30 秒。
2. 距离向量算法
3. 坏消息传播得慢
4.6.3 内部网关协议 OSPF
1. 协议 OSPF 的基本特点
OSPF 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使用链路状态协议(link state protocol)而不是像 RIP 那样的距离向量协议。协议 OSPF 的特点是
1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这里使用的方法是洪泛法(flooding)这就是路由器通过所有输出端口向所有相邻的路由器发送信息。
2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但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的部分信息。
3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或每隔一段时间如 30 分钟路由器向所有路由器用洪泛法发送链路状态信息。
2. OSPF 的五种分组类型
4.6.4 外部网关协议 BGP
1. 协议 BGP 的主要特点
我们知道内部网关协议如 RIP 或 OSPF主要是设法使数据报在一个 AS 种尽可能有效地从源站传送到目的站。在一个 AS 内部也不需要考虑其它方面的策略。然而 BGP 使用的环境却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以下的两个原因
第一互联网的规模太大使得自治系统 AS 之间的路由选择非常困难。
第二自治系统 AS 之间的路由选择必须考虑有关策略。
由于上述情况边界网关协议 BGP 只能是力求选择出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前缀且比较好的路由不能兜圈子而并非要计算出一条最佳路由。BGP采用了路径向量(path vector)路由选择协议它与距离向量协议如 RIP和链路状态协议如 OSPF都有很大的区别。
2. BGP 路由
3. 三种不同的自治系统 AS
4. BGP 的路由选择
5. BGP 的四种报文
4.6.5 路由器的构成
1. 路由器的结构
图4-54 典型的路由器的结构图中的数字1~3表示相应层次的构件
从图4-54 可以看出整个的路由器结构可划分为两大部分路由选择部分和分组转发部分。
2. 交换结构 4.7 IP 多播
4.7.1 IP 多播的基本概念
4.7.2 在局域网上进行硬件多播
4.7.3 网际组管理协议 IGMP 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4.8 虚拟专用网 VPN 和网络地址转换 NAT
4.8.1 虚拟专用网 VPN安全
为了解决这种仅在内部使用的本地地址和互联网中某个 IP 地址重合所出现地址的二义性问题RFC 1918 指明了一些专用地址(private address即私有地址)。专用地址只能用作本地地址而不能用作全球地址。在互联网中的所有路由器对目的地址是专用地址的数据报一律不进行转发。2013 年 4 月RFC 6890 全面地给出了所有特殊用途的 IPv4 和 IPv6 地址但三个 IPv4 专用地址块的指派并无变化即
110.0.0.0/8即从 10.0.0.0 到 10.255.255.255。
2172.16.0.0/12即从 172.16.0.0 到 172.31.255.255。
3192.168.0.0/16即从 192.168.0.0 到 192.168.255.255。
有时一个机构的 VPN 需要有某些外部机构通常就是合作伙伴参加进来。这样的 VPN 就称为外联网extranet 或 extranet VPN即外联网 VPN。
4.8.2 网络地址转换
装有 NAT 软件的路由器叫作 NAT 路由器它至少有一个有效的外部全球 IP 地址。
4.9 多协议标签交换 MPLS
4.9.1 MPLS 的工作原理
4.9.2 MPLS 首部的位置与格式
4.9.3 新一代的 MPLS 4.10 软件定义网络 SDN 简介 本章的重要概念 习题
4-15